6g网络离我们还有多远,6g网络有什么特点?现在,通过最快的5g移动网络下载1g高清电影需要多长时间?答案大约是3秒,比4G时代高出10倍。那么,6g怎么样?
“在6G时代,一秒钟就能下载好几百部高清电影!”中国通信学会执行理事彭牧根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执行主任,他告诉记者,6G的传输容量可能比5g高100倍,理论网络速度可以达到1TB/秒,网络延迟也可以从毫秒减少到微秒。
“除了更快,6G网络还将实现地面和卫星通信网络的互通,其应用将更加智能化。”中国省通信学会副会长、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教授说。他告诉记者,6G技术是一项集通信、6g网络感知和计算于一体的颠覆性创新技术,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始了6G通信技术的研究和探索。目前,我国6G技术研发处于世界前列,最早可能在2024年底进行规模试验和典型应用示范。
1、虽然5G网络还没有开始正式商用普及,对于6G网络的研究已经开始;6G也就是第六代的移动通讯标准,其最大的作用会是促进物联网的发展,预计其理论最快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TB,预计会在2030年投入商用;
2、和此前移动通信标准迭代一样的是,6G网络相比于5G网络同样会在速度上更快,延迟更低,6G网络很有可能从毫米波频段扩展到太赫兹波频段,将有望能够实现水下信号的覆盖,今后6G的峰值速度有望能够达到100Gbps;
3、此外,6G网络也会覆盖到更多除了通信以外的领域,并且使得更多领域的技术加入,形成一个大的技术整合。
6g网络是一个可以实现全球覆盖的高速智能网络
为什么要开发6G网络技术?“5g很难覆盖所有土地,土地只占地球的29%,因此5g网络需要6G卫星通信的补充。6G技术将陆地无线通信技术与中高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和短程直接通信技术相结合,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表示,未来,6G可6g网络实现全球覆盖,实现卫星通信“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融合”的智能业务。
乔建勇介绍,6G网络将是一个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通信网络将朝着本地智能网的方向发展。个人通信的传统网络架构已不再适用,通信、感知和计算集成的架构需要重新设计。应用场景包括物联网、无人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密集蜂6g网络窝网络等多种形式。
“从1g到5G网络,以前的通信技术大多集中在基站和网络设备上,而6G网络将突破传统通信的单一维度,深入整合通信、计算、感知和能源,更好地满足未来的智能应用。”乔建勇表示,近年来,智能通信、无人6g网络机、元宇宙、沉浸式扩展、增强/虚拟现实(XR)等新兴智能应用如高精度工业互联网不断发展演变。5g网络已经无法有效地支持许多智能应用,因此科学家们正在大力开发6G网络。
6G网络将在自动驾驶仪和元宇宙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彭木根介绍,6G应用广泛,可以解决自动驾驶等诸多领域的瓶颈问题。
“目前,智能车辆的感知能力主要依赖于各种本地传感器,包6g网络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GPS、激光雷达等。虽然综合精度达到厘米甚至毫米级,但仍然无法满足自动驾驶的需要,因为感知范围有限,且p感知精度不够,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不够,”彭木根说,未来6G网络可以成功解决目前制约无人驾驶和智能车联网发展的瓶颈。
“现在流行的元宇宙也需要6G技术来支持。”彭木根说,现在对虚拟世界的感知主要依赖于摄像头、光电二极管、飞行时间传感器、惯性传感器和手柄。显示设备应采用头戴式显示器或全息眼镜。它的经验远非完全沉浸其中。未来,6G将为元宇宙大容量、全要素感知等提供实时交互,让用户“身临其境”。
中国的6G网络大规模试验最早可能出现在2024年
从5g到6G当前的技术挑战是什么?乔建勇介绍,6G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网络系统。目前,技术体系面临的挑战至少包括传输链路的高动态变化、网络的复杂时空行为、空、地、海一体化组网等问题,迫切需要一些颠覆性的材料和技术突破。
乔建勇说,由于6G网络速度更快、智能化程度更高,因此信息传输、设备使用和通信过程都非常复杂。基础理论应侧重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博弈论的融合,以及通信、计算和感知的智能网络,此外,空、地、海一体化的网络建设需要信息理论和实践的颠覆性创新,也就是说,6G技术需要颠覆基础理论、架构和关键技术。
乔建勇介绍,作为5g必然的演进方向,6G应建立一个智能人机互联、高效互操作的通信网络,实现集成的多维数据协同处理,以提高感知精度和感知距离。这是未来信息通信理论和技术的全球制高点。虽然国际上6G的大规模商业化计划在2030年左右实现,但考虑到中国对6G的重视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6G的规模试验和典型应用示范最早可能在2024年底进行。
“在商业化之后,6G将带来更多的智能应用,市场规模将远远超过5g,这将有助于中国的新基础设施、数字工业化和工业数字化战略。”彭木根表示,6G不仅可以给用户带来更沉浸式的终极体验,满足人类多感官、情感、意识层面的沟通需求,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娱乐生活、医疗卫生等领域,工业生产等领域将有助于我国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满足未来智能社会的各种应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