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原市城乡管理局智慧环卫监管综合系统的试运行,让这听起来“神奇”的事情,变成了现实。11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走进太原市城乡管理局智慧环卫综合监管中心,亲身体验了一下这套科技感十足的道路监控系统 。
40平方米LED高清屏幕监控各项关系城市运行实时数据
走进太原市城乡管理局智慧环卫综合监管中心,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一进门就可以看到,大数据分析机房里,十多台服务器闪烁着略带神秘的蓝光,伴随着“嗡嗡”的声音在稳定运行着。别小看这些机器,他们可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所有数据的收集、传输、汇总、分析结论都是通过它们完成的。
经过大数据分析机房,来到了大约300平方米的综合监管大厅。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铺满了整整一面墙、40平方米的LED高清无缝拼接屏,上面监控着各项关系城市运行的实时数据。这块大屏幕可以根据各类监管工作需要,自由划分十六路画面,总览所有城管环卫工作的运行情况,监管平台可通过物联网方式对各层级、节点开展远程指挥及调控工作。
在这块大屏幕前面,是多媒体综合指挥室。指挥室共设置席位21个,每个席位前均有一台可升降触控式指挥终端,整体满足工作中的应急指挥、调度,并可召开远程多媒体可视无纸化会议。
太原市委城乡管理工委委员、市城乡管理局三级调研员雷生贤略带自豪地说:“可别小看这350平方米的中心,这里对太原市城市运行情况的各个方面几乎可以全部实时监管。”雷生贤介绍,这350平方米,负责了生活垃圾清运、餐厨废弃物收运、医疗废弃物收运和机械化道路清扫保洁作业等在线指挥、调度、监管与考核;人工环卫清扫作业的日常监督、考核与实时调度指挥;渣土从工地源头到运输过程再到终端消纳整体过程的审核、执法、监督、管理、控制;各类执法的网络化管理与执法便捷化服务;施工工地可视化智能化管控及周边环境在线采集与数据分析;道路洁净度智能化分析、预警及考核。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互连,对各类环卫设施终端的信息进行综合化监管,对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及提供各类预警服务。太原市内涉及环卫的地理信息和其他相关数据,在进行自动采集、审核、发布的同时,对各项环卫工作自动汇总,进行大数据的混合分析及考核。
此外,中心还可以根据工作职能的分级、分层管理,通过各类联网方式简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在所有联动部门工作内容发生变化时,可随时以模块化的方式,定制涉及业务的大数据各类汇总、分析、展示和辅助决策功能。
雷生贤说:“我们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建立该中心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对各类城市数据的分析,提前预测、科学规划,逐步降低城市管理运行及各类设备与设施的政府投入,使整体城乡管理工作从信息化、数字化向智慧化高效城市管理运行体系进行转变。”
轻点鼠标就可查看监控系统画面无死角了解发电厂每一处细致状况
在综合监管大厅,太原市城乡管理局智慧环卫综合监管系统项目负责人冯劲松演示了他们是如何通过这个屏幕对城市运行实现“掌控”的。
随着技术员轻轻一点鼠标,屏幕上出现了太原市阳曲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实时画面,从外景到发电厂内部各个车间等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这一块屏幕显示出来。但如果仅仅是这样,这套系统就不会被称为“强大”了。除了内外部的实时监控画面,还可以监控到发电厂设施的每一处细致状况,所有的垃圾传运、管道、管线、焚烧炉等数据,都可以通过大屏幕实现实时监控,整个发电厂的“五脏六腑”像是X光一般呈现在了山西晚报记者眼前。“这些数据是通过我们的大数据,对每秒6000条到9000条数据的计算、分析得出的结论体现,通过数据可以判断目前焚烧发电厂每一个环节的运行是否正常,是否可以按照标准进行工作。同时也可以根据每一项数据间的联系,在第一时间对焚烧发电厂的健康值进行评估,对生产安全进行监管。”冯劲松介绍说,该系统的出现,可以改变以往的应急模式,从问题出现后解决问题变成了提前预测问题,使得其他单位可以提前联动处置突发情况,有效地避免了除正常检修外的其他突发情况导致的垃圾处理终端运转不顺及垃圾围城事件的发生。
而在发电厂周围,还设置了严密的探测设备,对于一氧化碳、甲烷等排放的峰值进行全天候监控,除了确保生产安全和住建部恶臭排放标准外,还可以协助判断设施安全性和顺利运行。这些详细的大数据监控体系,在天润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环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康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晋联污泥和污水处理厂、9个渣土终端处置场、南堰与丈子头生活垃圾压缩转运中心等太原市范围内垃圾终端处理系统都已经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而这只是这套系统中的“冰山一角”。
环卫车辆监控全覆盖机扫效率提升了115%
太原市城管环卫部门所属的各类作业车辆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人口分布以及聚集人群种类不同,进行远程调配。这又是一件听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里也做到了。随着冯劲松轻轻一点鼠标,太原市城市地图就呈现在了大屏幕上,每一条路清扫过多少次、每一辆环卫车辆的位置、车辆是作业状态还是休息状态、车辆一天内共计出车多少次等信息,都清晰可见。
“请打开亲贤街的道路清扫车辆监控。”冯劲松一声令下,正在亲贤街路段工作的一辆道路清扫车实时工作画面清晰地出现在了大屏幕上。不仅如此,车辆的前后左右都可以通过画面看到是什么情况。“我们在作业车辆上装了四部监控设备,车头监控负责查看作业前路面状况,车辆后方监控负责查看车辆作业后的效果。而左右两部监控则可以看到工作过程中,清扫机械是否落地、距离路牙远近等,以确保每一辆车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清扫。”冯劲松介绍,太原市环卫直属单位、各区环卫作业单位配置了北斗高精车载监控终端设备共计1912台,部署车载摄像设备4927个,并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为确保各类作业真实、有效,全部安装在线视频采集设备,通过4G和5G方式不间断采集视频并实时传输至云端,在环卫道路机械化作业车辆及其他特种作业车辆上安装车辆运行状态传感器,对实时作业的情况、效果和单车的作业效率等进行管控。截至2021年8月,城管环卫部门各类作业车辆已全部通过北斗监控终端设备纳入整体监管,企业化运行正在逐步纳入中。道路监控系统,高科技让监管更高效。
而车辆分布以及道路清扫情况汇总的数据分析结果,都会直观地反映在大屏幕监控上,以此来进行车辆和人员调控。通过这样的方式,今年太原市范围内机扫效率提升了115%,整体效率翻了一倍之多。
同时,通过道路监控系统的大数据分析,太原市各个区域所聚集的人数、人群种类也会清晰地反映出来。冯劲松说:“比如茂业,我们就可以通过数据实时观测到此时此刻聚集了多少人,大概年龄范围和消费能力等情况。通过这些数据评定该区域产生的垃圾大概数值和种类,从而得知该区域需要配备的清扫车和环卫工数量范围。投入工作力量和人口聚集数量成正比,配备作业车辆种类和人群聚集类群所匹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投入过多的情况,也可以避免由于人手不足而导致的区域环境卫生清扫过慢的问题。极大提升了道路监控系统的作业效率。”
为执法人员配置便携执法记录仪执法视频及语音实时保存
该道路监控系统的“强大”远不止如此。冯劲松介绍,目前已经为太原市城乡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队13个大队人员配置便携执法记录仪共计395台,通过北斗空间定位方式,对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监管,同时为保障相关人员的工作安全,全部采用4G和5G方式,对执法视频及语音等关键数据实时保留至云端,确保规范执法以及所有执法证据链完整、有效。
“从地图上看,我们可以清晰得知每一位执法人员的实时工作地点,并且通过执法记录仪同步传输大屏幕数据,可随时查看每一位执法人员的工作现场情况。”冯劲松说。
同时,目前中心正在测试工地方面的道路监控系统设备。待该监控措施通过测试,在全太原市400余处工地投入使用后,中心将可以通过大数据传回和分析,清晰得知工地每一辆渣土车是否登记在册,从而杜绝了黑车出现,并且匹配相应执法人员每天进行检查,做到分工明确、提高执法效率和工地的管控。
在目前的测试点,中心通过传回的监控数据,可以第一时间确定工地每一辆渣土车的来源,选定合法渣土场,确定渣土运输过程所需时间,结合各渣土场的监控系统进行源头和末端的匹配,从而约束管理太原市范围内的渣土清运工作。“测试点的每一辆渣土车也都会安装监控设备,哪个时间段经过什么路段、过程中是否存在超载等违法行为等,都会第一时间反映在我们的道路监控系统中。”冯劲松说,工地监控系统和渣土车监控系统相结合,让执法人员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守在工地门口了,只要有哪一个环节出现违规行为,中心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执法人员配备的执法记录仪进行联系、调配,第一时间对接最近执法人员赶赴现场,提升工作效率。目前,该项目测试顺利。
介入城市管理工作的同时系统还在不断完善
雷生贤介绍,目前中心属于在建试运行阶段,系统在介入城市管理工作的同时,各项技术以及城市管理覆盖面还在不断完善。太原市城乡管理局与山西大学目前依托太原市智慧环卫综合监管系统,双方共同建成“城乡管理大数据实验室”。依托各自领域内资源,联合开展课题研发、人才体系建设、创新项目孵化等方面的合作,通过数据累积以及时间位移等技术手段,满足各类规划、建设、管理、执法、应急处置等业务需求,节约时间、降低经济投入成本,从而提高各类工作效率。
同时,中心通过对北斗全方面应用、成熟的信息采集终端技术、5G应用、物联网、云空间等方式,打通互联网、政府部门及企业间的数据通道,与山西大学合作建立“广域星链应用”技术理念,使自有数据与其他关联的数据资源统一整合,通过定制混合运算数学模型的一体化大数据分析系统,结合城市管理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进一步预测城市发展走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下一步,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将继续太原市城乡管理智慧化工作统筹规划,利用新技术、新应用、新装备、新业态等领先优势,部署建立太原市道路监控系统,以创建国家级的智慧环卫标准化体系为工作目标而继续推进。